欢迎来到 旅行社政讯网!!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旅行社调研

琼剧经典剧目当代呈现 老戏新演创新传承

时间:  来源: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 作者:佚名   点击:

  

  

  致读者

  文化兴则国运兴,文化强则民族强。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、论述极为深刻。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
  海南历史悠久,底蕴深厚,拥有璀璨的海洋文化、热带文化、民族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华侨文化等,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。为更好地挖掘和展示海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文化内容,即日起,海南日报文化周刊在整合原有文史荟、椰风、文旅三块文化类版面的基础上,增设“观澜”“深蓝”“读城”“看海南”等特色文化版块。

  “观澜”关注海南各类文化现象、解读文化热点;“深蓝”着重挖掘海南海洋文化内涵,弘扬中华海洋文化;“读城”探寻海南城市肌理、溯源历史文脉;“看海南”展示海南风貌风俗、风情和风味。敬请关注!

 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在《宋元戏曲史》里说过:“戏曲者,谓以歌舞演故事也”。

  

  经典古装琼剧《红叶题诗》复演受热捧

  翻开历史的书页,琼剧已有400多年历史。400多年来,无数戏曲者,前赴后继以歌舞演故事,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琼剧角色,成就了一部部精彩戏剧。

  400多年来,琼剧流传下来传统剧目2000余部。一些不合时宜的剧目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,而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剧目则代代相传,不断被搬上舞台。

  所谓经典永流传,琼剧发展至今,既有大量新编剧目的诞生,亦有多部老剧新编复排而出的曲目。

  近年来,我省以创新为抓手推动琼剧艺术传承发展,在“老戏新演”上持续发力。《苏东坡在海南》《红叶题诗》《青梅记》等传统剧目重登舞台,让戏迷们重新看到老剧焕发的新魅力。

  打开琼剧传承新维度

  说起这两年我省爆火的复排琼剧,《红叶题诗》可算得上其中之一。2021年12月,该剧在省琼剧院上演时,四面八方赶来的戏迷将剧院门口堵得水泄不通。甚至有老戏迷为观看此剧,约了一帮老伙伴包车专程赶来海口看戏。

  琼剧《红叶题诗》在海南有上百年的发展史。早在清末民初,著名琼剧艺人陈成桂就将历史上“红叶题诗”的故事用琼剧予以呈现。1960年,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,《红叶题诗》获得进京演出的机会,从而使得琼剧获得广泛赞誉。1962年,在著名剧作家田汉等人的帮助修改下,《红叶题诗》质量有了更大提高,并在不久之后被拍摄成电影,这也是第一部被搬上银幕的琼剧作品,意义非同凡响。

  60多年后,由第七届海南省戏剧家协会顾问黄良冬整理剧本、导演,一级演员、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符传杰和林川媚领衔主演的经典琼剧《红叶题诗》重回舞台。

  “重门深锁幕帘垂,画堂春晓燕双飞……”幕帘启,舞台上的女声轻轻缓缓吟唱,只见一个大家闺秀倚窗静思,将一份欲说还休的少女心事娓娓道来,人物唱腔甜润明亮、身段轻盈回转,婉转悠扬的音乐为演唱增色,华丽的舞美为表演点睛,曲词典雅而不失整饬谨严,整个舞台弥漫着优雅平缓、温文尔雅的气息。

  为再造经典剧目,重现经典艺术,省琼剧院保持原本的唱腔不变,“一个音符未改”地还原传统琼剧魅力,原汁原味飨戏迷。

  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认为,经典作品的当代呈现,同样是创作的应有之义,通过经典复排,不仅守住琼剧精华,弦歌不辍,更以创新的观念、现代的审美激活经典琼剧在新时代的生命力。

  

  《苏东坡在海南》剧照

  经典复排更具时代特色

  今年2月,复排《苏东坡在海南》上演,不仅在省内掀起了一股东坡文化热潮,还带来了琼剧表演新风。这部追求琼剧歌舞化、歌舞琼剧化的作品,融入了许多舞蹈元素,如斗笠舞、闹春斗牛舞等。在戏中,舞蹈成为塑造人物、展现民族风情、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不过,琼剧复排也并非一出品就能被所有的观众喜欢。海南省琼剧院创作研究室原主任潘心团说,复排琼剧《苏东坡在海南》推出后,曾经引发不同的声音。有人认为该剧反传统,缺失琼剧传统的规范与韵味,将一批歌舞植入剧情之中,成了歌舞琼剧。

  “我对持此观点者表示理解。琼剧数百年发展过来,一直都规规矩矩,其表演模式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,突然间跳出一部反传统的创新之作,很多人不适应在所难免。”作为《苏东坡在海南》前后两版演出的见证人之一,潘心团说,琼剧要跟随时代发展下去,总要有一些新样式的改造与转型的过程,只要不改变海南方言的唱白,保持琼剧唱腔音乐的韵味特色,其他艺术样式的变化都是正常且很有必要的。

  他认为,复排经典是很好的传承,但传承并不是像文本复印那样,原封不动地将老版复制重演。而是要在剧本、音乐、舞美、表演调度等方面,根据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,最主要的是由青年演员重新主演,有其独特的唱演特色,和旧版相比是两个同剧情却不同呈现的作品,寸有所长尺有所短,老版与新版剧目是不可比的。

  而往更深层次思考,琼剧复排展现出的“新貌”更具有时代特点。“舞台作品的功能就是为时代人民大众所唱演。”潘心团说,时代发展到今天,重新打量这个作品,肯定在欣赏习惯及审美需求上有了新的变化,所以要在保持本色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呈现,才会给观众更多的期待与惊喜,“老版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流传下来,自有它传下来的特色与精彩,要重新搬上舞台,就要在保持特色与精彩的前提下有新的创造。”

  

  演员在进行基本功练习

  传承创新需“传帮带”

  复排的琼剧带着全新面貌而来,在基层剧团也颇受欢迎。定安县琼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复排的《张文秀》已成为该公司的爆款。公司二级编剧、演员徐姝璟等人创作的琼剧《定安娘》《父爱如山》等,也经历过多次复排,由不同演员演绎出不同风采,甚至还进京表演。

  随着琼剧复排剧目越来越多,也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剧目。但总的来说,琼剧复排利于琼剧传播,更利于琼剧人才培养。

  “复排经典琼剧是培养锻炼新人行之有效的途径,大胆起用琼剧新人到复排剧目中演主角,让新人感到有压力的同时,也更有责任感与荣誉感。”潘心团说,琼剧青年演员首先要从传统学起,只有学懂了这个剧种的本来面目,知道它的根与魂在哪里,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。

  “主动挖掘、演绎老戏,在给年轻演员增长本事的同时带来更多表现机会,对于演员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。”徐姝璟说。

  

  琼剧《红叶题诗》复演剧照

  无论是老戏复排,还是创作新戏,都离不开创作团队的建设和琼剧人才的培养。令潘心团担忧的是,目前琼剧人才队伍中青年演员不少,但真正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演员不多,除生、旦外,净、末、丑行当也面临人才断层。编剧、导演、作曲、舞美等主创人才更是稀缺。

  对此,徐姝璟也颇为赞同,“一部琼剧对编剧、导演、作曲、舞美等主创人才的要求是,要具有更全面的琼剧知识,也要有较强的文化功底。但即便如此,写琼剧也与写小说不一样,需要对琼剧有热爱、有感悟。”

  她认为,让一批富有舞台经验又有文化积淀的琼剧名家“传帮带”培养青年琼剧人才,更有利于琼剧的良性发展。

  原标题:经典剧目当代呈现,老戏新演创新传承

  琼剧复排 弦歌不辍

  记者:刘梦晓

  

  

  (编辑: 肖映雪)

  


原文链接:http://lwt.hainan.gov.cn/ywdt/whww/202312/t20231225_3556372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友情链接:

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旅行社政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
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旅行社政讯网 lxszx.org.cn  版权所有

京ICP备19029985号-31

联系电话:010-57028685  监督电话:15010596982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